中医中药 
快速秘方减肥就用山根子

中医药方治疗老人感冒
发布时间:12-19 15:01
感冒在老年人中颇为常见,通常可分为两类,即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。流行性感冒病因清晰,症状显著,具有强烈的流行性和传染性,还极易诱发其他病变,所以必须重视预防并及时治疗;而普通感冒的病因与症状缺乏独特性,一般不被当作独立疾病看待。
主症:
主要表现为发热、恶风寒、头痛、肢体酸痛、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以及脉浮等。整个病程大概在 3 至 7 天。
病因病机:
老年人大多肺气虚弱,体表防御能力不足,容易遭受外邪侵袭。一旦感邪,卫阳受抑,营卫之间失去平衡,正邪相互抗争,便会出现恶风寒、头痛身痛、发热等体表症状;外邪侵犯肺部,致使肺气无法正常宣发和肃降,进而产生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等与肺相关的症状。所感受的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,不过有风 “寒”、风 “热” 的差异,还存在挟暑、挟湿、挟燥的区别。一年之中四季各有其当令之气,像春季的温、夏季的暑、仲夏的湿、秋季的燥、冬令的寒,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;但对于年老体弱之人,或是由于正气极度虚弱,或是因为保养不当,又或是被旧疾所累等原因,都可能因感受当令邪气而致病。
辨证施治:
四季所感受的六淫邪气各不相同,再加上患者体质有别,所以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。依据老年人患者的特点,若感冒以邪气盛实为主且正气尚有能力抵御外邪,大致可分为风寒、风热、暑湿、秋燥四类;若以正气虚弱为主且兼受外邪侵袭,则有气虚、阳虚、血虚、阴虚感冒之分。
风热感冒:
主证:发热、恶风,微微出汗但热仍不退,头痛,咽喉痒痛,口干,咳嗽且痰液黏稠。舌尖红,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
治法:采用辛凉解表之法,以清肺透热。
选方:可选用桑菊饮或银翘散(《温病条辨》)。
药物:桑菊饮包含桑叶 10g、菊花 10g、杏仁 10g、薄荷 3g、桔梗 10g、连翘 10g、芦根 30g、甘草 5g。银翘散则有银花 10g、连翘 10g、淡竹叶 8g、淡豆豉 10g、桔梗 10g、薄荷 3g、牛蒡子 10g、荆芥 8g、芦根 30g、甘草 5g。桑菊饮适宜于风热感冒的轻症患者。银翘散则适用于风热感冒且热象较重者。
加减:若热势较甚且口渴喜冷饮,脉滑大,可添加栀子、黄芩、石膏;若热毒较重伴有咽喉肿痛、发热,可去掉荆芥、淡豆豉,加入板蓝根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;若兼见咽干、干咳无痰,可添加沙参、白芍、玉竹;若有咽干舌燥、心烦口渴、舌红苔黄、脉细而数的情况,可去掉桔梗、薄荷,加入沙参、麦冬、花粉。
风寒感冒:
主证:恶寒、发热、无汗,头痛,周身酸楚,鼻塞声重,咳嗽,咯痰清稀。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治法:运用辛温散表之法,以宣肺散寒。
选方:可选取葱豉汤(《肘后备急方》)或荆防败毒散(《摄生众妙方》)。
药物:葱豉汤由葱白 3 - 5 根、淡豆豉 10g 组成。服用汤剂后需盖被,微微出汗。荆防败毒散包含荆芥 9g、防风 9g、茯苓 10g、甘草 5g、枳壳 10g、柴胡 9g、前胡 10g、羌活 5g、独活 5g、川芎 5g、薄荷 3g、生姜 2 片。葱豉汤属于辛温解表的轻剂,有发表散寒、宣通卫阳的功效,适用于感冒初起的轻症。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的作用更强,适用于感冒风寒较重、症状较为严重且邪气盛而正气尚未大虚的患者。
加减:若患者气血虚,可酌情添加党参、当归;若咳嗽痰多,可添加半夏、苏叶、杏仁、陈皮;若恶寒严重,头身或关节酸痛剧烈,可去掉薄荷,添加麻黄(或麻绒)、桂枝;若咳喘严重,可添加苏子、白芥子、厚朴;若痰多胸疼,可添加瓜蒌、枳壳、郁金。
暑湿感冒:
主证:发热、恶风,出汗,头昏,倦怠乏力,心烦胸闷,身形拘急,尿黄。舌红,舌苔白腻,脉洪大。若兼见头重如裹,恶心,胸闷,纳呆。舌苔白腻或黄腻,则为暑邪夹湿之象。
治法:采用祛暑利湿之法。
选方:选用新加香薷饮(《温病条辨》)。
药物:香薷 10g、扁豆 15g、厚朴 9g、连翘 10g、银花 10g。
加减:若热盛心烦,可添加黄连、竹叶、滑石、甘草;若湿盛,可去掉银花、连翘,添加藿香、紫苏、苍术、神曲。对于年高气虚者,可添加党参、黄芪、白术;若四肢厥逆,脉沉细,可添加人参、熟附片、桂枝。
秋燥感冒:
主证:秋燥分为凉燥、温燥。发热、恶寒、无汗、鼻塞声重、口干、鼻干、咳嗽少痰,脉细者为凉燥;发热、汗出、口舌干燥、干咳无痰,脉细数者为温燥。
治法:运用宣肺解表、止咳化痰之法。
选方:可选用杏苏散、桑杏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
杏苏散包含杏仁 10g、苏叶 10g、陈皮 8g、前胡 10g、枳壳 10g、桔梗 10g、半夏 10g、茯苓 10g、甘草 5g、大枣 1 枚、生姜 2 片。桑杏汤有桑叶 10g、杏仁 10g、淡豆豉 10g、栀子 10g、淅贝 10g、沙参 15g、梨皮 10g。杏苏散有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,用于凉燥之证。桑杏汤有清肺化痰止咳及润燥生津的作用,用于温燥之证。
加减:凉燥证若恶寒严重,无汗,可酌情添加荆芥、防风以散寒解表。温燥证若津液伤较甚,可酌情添加麦冬、玉竹滋阴养肺;若热重,可添加石膏、知母清肺泄热;若痰中夹血,可配白茅根清热止血。
阴虚感冒:
主证:身热,微恶风寒,少汗,头昏,心烦,口干,手足心热,干咳痰少,舌红少苔,脉浮细数。
治法:采用滋阴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加减葳蕤汤。
药物:玉竹 12g、葱白 2 根、桔梗 8g、白薇 10g、豆豉 10g、薄荷 2g、炙甘草 5g、大枣 2 枚。
加减:若发热较重,可添加鱼腥草、银柴胡、青蒿;若口渴咽干明显,可添加沙参、麦冬、生地;若咳嗽较剧,可添加川贝母、枇杷叶、白芍。
血虚感冒:
主证:发热,微严寒,无汗或有汗不多,面色不华,头晕,心悸。唇舌色淡,苔薄白,脉细。
治法:运用养血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七味葱白饮(《外台秘要》)。
药物:葱白 3 - 5 根、葛根 15g、豆豉 10g、生地 10g、麦冬 10g、生姜 2 片、百劳水适量。
加减:若贫血较重,可添加当归、川芎;若心馁、气短,可添加黄芪、人参、远志;若发热不退,可添加青蒿、地骨皮。
阳虚感冒:
主证:恶寒踡卧,身多冷汗,面色白光白,语声低微,四肢发凉。舌质淡体胖、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
治法:采用助阳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桂枝加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。
药物:桂枝 10g(后下)、白芍 10g、炙甘草 5g、大枣 2 枚、生姜 2 片、附子 10g(先煎)。
加减:若自汗多,可添加黄芪;若气短心悸,可添加党参或人参;若身痛,可添加当归、川芎;若便溏、腹中冷痛,可添加炮姜、肉桂。
气虚感冒:
主证:恶风寒,发热,自汗,身痛倦怠,咳嗽,咯痰无力。舌苔淡白,脉浮无力。
治法:采用益气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参苏饮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药物:人参 5g、(另煎冲服)、苏叶 10g、葛根 10g、前胡 10g、法半夏 10g、茯苓 10g、橘红 9g、甘草 3g、桔梗 8g、枳壳 9g、木香 6g、陈皮 9g、大枣 1 枚、生姜 2 片。
加减:若平素表虚自汗多,可添加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益气固表。
康复调理:(此处可根据感冒的常见康复措施进行补充,如适当休息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)
饮食调治:(可列举一些适合感冒患者食用的清淡、营养食物,如粥类、蔬菜汤等,以及一些需要忌口的食物,如辛辣、油腻等)
防治要点:
老年人应注重日常的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以提高免疫力;在流感高发季节,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;注意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;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等。同时,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,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,以降低感冒的发生风险。
主症:
主要表现为发热、恶风寒、头痛、肢体酸痛、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以及脉浮等。整个病程大概在 3 至 7 天。
病因病机:
老年人大多肺气虚弱,体表防御能力不足,容易遭受外邪侵袭。一旦感邪,卫阳受抑,营卫之间失去平衡,正邪相互抗争,便会出现恶风寒、头痛身痛、发热等体表症状;外邪侵犯肺部,致使肺气无法正常宣发和肃降,进而产生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等与肺相关的症状。所感受的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,不过有风 “寒”、风 “热” 的差异,还存在挟暑、挟湿、挟燥的区别。一年之中四季各有其当令之气,像春季的温、夏季的暑、仲夏的湿、秋季的燥、冬令的寒,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;但对于年老体弱之人,或是由于正气极度虚弱,或是因为保养不当,又或是被旧疾所累等原因,都可能因感受当令邪气而致病。
辨证施治:
四季所感受的六淫邪气各不相同,再加上患者体质有别,所以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。依据老年人患者的特点,若感冒以邪气盛实为主且正气尚有能力抵御外邪,大致可分为风寒、风热、暑湿、秋燥四类;若以正气虚弱为主且兼受外邪侵袭,则有气虚、阳虚、血虚、阴虚感冒之分。
风热感冒:
主证:发热、恶风,微微出汗但热仍不退,头痛,咽喉痒痛,口干,咳嗽且痰液黏稠。舌尖红,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
治法:采用辛凉解表之法,以清肺透热。
选方:可选用桑菊饮或银翘散(《温病条辨》)。
药物:桑菊饮包含桑叶 10g、菊花 10g、杏仁 10g、薄荷 3g、桔梗 10g、连翘 10g、芦根 30g、甘草 5g。银翘散则有银花 10g、连翘 10g、淡竹叶 8g、淡豆豉 10g、桔梗 10g、薄荷 3g、牛蒡子 10g、荆芥 8g、芦根 30g、甘草 5g。桑菊饮适宜于风热感冒的轻症患者。银翘散则适用于风热感冒且热象较重者。
加减:若热势较甚且口渴喜冷饮,脉滑大,可添加栀子、黄芩、石膏;若热毒较重伴有咽喉肿痛、发热,可去掉荆芥、淡豆豉,加入板蓝根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;若兼见咽干、干咳无痰,可添加沙参、白芍、玉竹;若有咽干舌燥、心烦口渴、舌红苔黄、脉细而数的情况,可去掉桔梗、薄荷,加入沙参、麦冬、花粉。
风寒感冒:
主证:恶寒、发热、无汗,头痛,周身酸楚,鼻塞声重,咳嗽,咯痰清稀。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治法:运用辛温散表之法,以宣肺散寒。
选方:可选取葱豉汤(《肘后备急方》)或荆防败毒散(《摄生众妙方》)。
药物:葱豉汤由葱白 3 - 5 根、淡豆豉 10g 组成。服用汤剂后需盖被,微微出汗。荆防败毒散包含荆芥 9g、防风 9g、茯苓 10g、甘草 5g、枳壳 10g、柴胡 9g、前胡 10g、羌活 5g、独活 5g、川芎 5g、薄荷 3g、生姜 2 片。葱豉汤属于辛温解表的轻剂,有发表散寒、宣通卫阳的功效,适用于感冒初起的轻症。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的作用更强,适用于感冒风寒较重、症状较为严重且邪气盛而正气尚未大虚的患者。
加减:若患者气血虚,可酌情添加党参、当归;若咳嗽痰多,可添加半夏、苏叶、杏仁、陈皮;若恶寒严重,头身或关节酸痛剧烈,可去掉薄荷,添加麻黄(或麻绒)、桂枝;若咳喘严重,可添加苏子、白芥子、厚朴;若痰多胸疼,可添加瓜蒌、枳壳、郁金。
暑湿感冒:
主证:发热、恶风,出汗,头昏,倦怠乏力,心烦胸闷,身形拘急,尿黄。舌红,舌苔白腻,脉洪大。若兼见头重如裹,恶心,胸闷,纳呆。舌苔白腻或黄腻,则为暑邪夹湿之象。
治法:采用祛暑利湿之法。
选方:选用新加香薷饮(《温病条辨》)。
药物:香薷 10g、扁豆 15g、厚朴 9g、连翘 10g、银花 10g。
加减:若热盛心烦,可添加黄连、竹叶、滑石、甘草;若湿盛,可去掉银花、连翘,添加藿香、紫苏、苍术、神曲。对于年高气虚者,可添加党参、黄芪、白术;若四肢厥逆,脉沉细,可添加人参、熟附片、桂枝。
秋燥感冒:
主证:秋燥分为凉燥、温燥。发热、恶寒、无汗、鼻塞声重、口干、鼻干、咳嗽少痰,脉细者为凉燥;发热、汗出、口舌干燥、干咳无痰,脉细数者为温燥。
治法:运用宣肺解表、止咳化痰之法。
选方:可选用杏苏散、桑杏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
杏苏散包含杏仁 10g、苏叶 10g、陈皮 8g、前胡 10g、枳壳 10g、桔梗 10g、半夏 10g、茯苓 10g、甘草 5g、大枣 1 枚、生姜 2 片。桑杏汤有桑叶 10g、杏仁 10g、淡豆豉 10g、栀子 10g、淅贝 10g、沙参 15g、梨皮 10g。杏苏散有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,用于凉燥之证。桑杏汤有清肺化痰止咳及润燥生津的作用,用于温燥之证。
加减:凉燥证若恶寒严重,无汗,可酌情添加荆芥、防风以散寒解表。温燥证若津液伤较甚,可酌情添加麦冬、玉竹滋阴养肺;若热重,可添加石膏、知母清肺泄热;若痰中夹血,可配白茅根清热止血。
阴虚感冒:
主证:身热,微恶风寒,少汗,头昏,心烦,口干,手足心热,干咳痰少,舌红少苔,脉浮细数。
治法:采用滋阴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加减葳蕤汤。
药物:玉竹 12g、葱白 2 根、桔梗 8g、白薇 10g、豆豉 10g、薄荷 2g、炙甘草 5g、大枣 2 枚。
加减:若发热较重,可添加鱼腥草、银柴胡、青蒿;若口渴咽干明显,可添加沙参、麦冬、生地;若咳嗽较剧,可添加川贝母、枇杷叶、白芍。
血虚感冒:
主证:发热,微严寒,无汗或有汗不多,面色不华,头晕,心悸。唇舌色淡,苔薄白,脉细。
治法:运用养血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七味葱白饮(《外台秘要》)。
药物:葱白 3 - 5 根、葛根 15g、豆豉 10g、生地 10g、麦冬 10g、生姜 2 片、百劳水适量。
加减:若贫血较重,可添加当归、川芎;若心馁、气短,可添加黄芪、人参、远志;若发热不退,可添加青蒿、地骨皮。
阳虚感冒:
主证:恶寒踡卧,身多冷汗,面色白光白,语声低微,四肢发凉。舌质淡体胖、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
治法:采用助阳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桂枝加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。
药物:桂枝 10g(后下)、白芍 10g、炙甘草 5g、大枣 2 枚、生姜 2 片、附子 10g(先煎)。
加减:若自汗多,可添加黄芪;若气短心悸,可添加党参或人参;若身痛,可添加当归、川芎;若便溏、腹中冷痛,可添加炮姜、肉桂。
气虚感冒:
主证:恶风寒,发热,自汗,身痛倦怠,咳嗽,咯痰无力。舌苔淡白,脉浮无力。
治法:采用益气解表之法。
选方:选用参苏饮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药物:人参 5g、(另煎冲服)、苏叶 10g、葛根 10g、前胡 10g、法半夏 10g、茯苓 10g、橘红 9g、甘草 3g、桔梗 8g、枳壳 9g、木香 6g、陈皮 9g、大枣 1 枚、生姜 2 片。
加减:若平素表虚自汗多,可添加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益气固表。
康复调理:(此处可根据感冒的常见康复措施进行补充,如适当休息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)
饮食调治:(可列举一些适合感冒患者食用的清淡、营养食物,如粥类、蔬菜汤等,以及一些需要忌口的食物,如辛辣、油腻等)
防治要点:
老年人应注重日常的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以提高免疫力;在流感高发季节,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;注意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;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等。同时,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,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,以降低感冒的发生风险。
上一篇:孙思邈《大医精诚》白话译文
下一篇:中医药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